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好嗎?如何改善症狀?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痊癒,但能透過調整飲食、生活習慣、吃保健食品來改善症狀,本文將介紹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、與風濕性關節炎差異,並分享舒緩方式,幫你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!

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好嗎?如何改善症狀?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痊癒,但能透過調整飲食、生活習慣、吃保健食品來改善症狀,本文將介紹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、與風濕性關節炎差異,並分享舒緩方式,幫你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!

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改善?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好嗎?本文將解說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因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,比較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差別,並介紹類風濕性關節炎痊癒的可能性與改善方式給你!

一、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?了解發病原因、好發族群!

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?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因為何?類風濕性關節炎是 1 種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,除了會導致關節慢性發炎和組織損壞,還可能影響皮膚、眼睛、心臟等其他部位。

根據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衛教資訊,台灣大約有 10 萬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,盛行率約為 0.4%。患者多為 40 至 60 歲之間的中年婦女,但男性和其他年齡層仍有可能受到影響。

    ▲ 類風濕性關節炎 易罹患人群:
  • 年齡:20 ~ 50 歲的人發病機率最高,除了老年患者,部分患者甚至在青少年時就已罹患。
  • 性別:女性患者比男性多,女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約是男性的 3 倍,這與女性的內分泌系統變化有關。
  • 遺傳:家族中有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史,遺傳因素會增加罹患的風險。
  • 環境與生活習慣:長期生活在寒冷、潮濕或紫外線照射強烈的環境中,過度勞累、情緒壓力大,也可能改變免疫系統,從而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。

那麼,為什麼會得類風濕關節炎呢?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因目前尚未明朗,但普遍認為與遺傳因素、免疫系統失調及壓力、吸菸和肥胖等環境因素有關。

二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?常見病徵一次看!

常見的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包括:

  • 關節「對稱性」的紅腫熱痛(最常發生於手指、手腕、腳趾及膝關節)
  • 晨間起床關節僵硬超過 30 分鐘
  • 關節活動受限
  • 容易疲勞、體重下降

除上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之外,類風濕關節炎病徵之一還有小關節的紅、腫、痛,尤其是手腳的關節部位。若出現此情形,可以透過類風濕關節炎手指伸展的運動來緩解不適,避免按摩疼痛部位,否則可能導致病症加重。

晚期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徵則可能包含:

  • 多數關節持續腫痛
  • 關節變形
  • 關節變形
  • 肌肉萎縮
  • 神經受壓迫

隨著病程演進,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活動能力將逐漸受限,日常生活也將越來越受影響,以下是患者可能逐漸出現的情況:

    初期
  • 出現輕微症狀,開始對工作產生影響
  • 中期
  • 症狀加劇,可能因此時常無法工作而須請假
  • 晚期
  • 失能情形嚴重,可能因此喪失工作能力
類風溼性關節炎常見症狀

要注意的是,有許多人會將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痛風混淆,雖然 2 者症狀相似,但仍可透過以下 2 種方式來區分:

  • 疼痛部位: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通常手會比腳痛,而痛風引起的疼痛多集中在腳部。
  • 疼痛範圍:類風溼性關節炎疼痛範圍較廣,痛風較常集中於單一關節。

三、風濕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差別在哪?

那麼,一般常聽到的「風濕性關節炎」與「類風濕性關節炎」又有什麼不同呢?雖然它們在名稱上有相似之處,但從下表可見,兩者在病因、病程和症狀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:

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
致病原因 因鏈球菌感染,引起的免疫系統反應性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,免疫系統無故攻擊身體的關節組織
病程 較快,通常在感染後數天發展,治療後數週內多可恢復 慢性疾病,可能持續多年,目前無法痊癒
常見症狀 發燒、關節痛、心臟病、皮下結節 關節「對稱性」紅腫疼痛、僵硬、疲勞和全身不適
好發族群 5~15 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成年人與中年女性

四、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有哪些項目?診斷基準為何?

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症狀後,以下接續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項目及診斷基準:

(一)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項目

為了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,醫生可能會進行多種檢查,包括:

  • 血液檢查:血液檢查可以檢測 C 反應蛋白和紅血球沉降速率等炎症指標,幫助醫生判斷病人的發炎程度。
  • 關節液分析:透過從受影響關節抽取關節液進行檢查,醫生可以評估液體中的細胞數目、炎症程度和晶體存在情況,有助於確定關節是否受到炎症影響。
  • 影像學檢查:X 光、超聲波或磁共振成像(MRI)等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觀察關節結構,檢測是否存在關節破壞和骨質變化等情況。

(二)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基準

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通常須要綜合考慮臨床症狀、檢查結果以及診斷標準。

過往醫師大多是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(ACR)於 1987 年提出的診斷標準,患者若符合下列至少 4 個條件便可達成診斷:

  • 晨醒關節僵硬超過 1 小時以上。
  • 3 個或以上關節發炎 6 週以上。
  • 腕關節或指關節發炎 6 週以上。
  • 對稱性關節發炎 6 週以上。
  • 患有類風濕結節。
  • 血清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。
  • 關節 X 光檢查可見病變。

但此診斷過程耗時長達 6 週,導致許多病患未能獲得及時的診斷和治療。

因此,美國風濕病學會 (ACR) 與歐洲抗風濕病聯盟 (EULAR) 於 2010 年共同提出了一份更新版本,讓醫師能更快速地識別出類風溼性關節炎,及早開始為患者進行治療。

在 2010 年更新版的診斷標準中,醫師會根據下表為患者情形評分。若總得分超過 6 分,即可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。

2010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新診斷標準
診斷項目 得分
A.關節侵犯
1 個大關節 0
2-10 個大關節 1
1-3 個小關節 (無論有無侵犯大關節) 2
4-10 個小關節 (無論有無侵犯大關節) 3
>10 個關節 (至少有一個是小關節) 5
B.血清學指標 (至少需測試過一項)
類風濕因子 (RA) 陰性 且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(ACCA) 陰性 0
類風濕因子 (RA) 弱陽性 或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(ACCA) 弱陽性 2
類風濕因子 (RA) 強陽性 或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(ACCA) 強陽性 3
C.急性發炎指標 (至少需測試過一項)
C 反應蛋白 (CRP) 正常 且 紅血球沉降速率 (ESR) 正常 0
C 反應蛋白 (CRP) 異常 或 紅血球沉降速率 (ESR) 異常 1
D.症狀持續週數
< 6 週 0
≥ 6 週 1

⭕ 須注意的是,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涉及高度專業,若有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。

五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痊癒的可能性有多高?改善方法一覽!

(一)類風溼性關節炎會好嗎?

💡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好嗎?

許多飽受折磨的患者,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能否根治,遺憾的是,現階段的醫療技術尚無法完全治癒此疾病,只能透過「藥物控制」來減輕疼痛、抑制發炎反應,並避免關節變形的情況進一步惡化。

💡類風濕關節炎會自癒嗎?
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慢性進展的疾病,它無法自己痊癒,僅能透過治療來緩減症狀。

💡類風濕性關節炎看哪一科?

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會由骨科或風濕免疫科進行診斷和治療,並為患者製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。

▲掌握黃金治療期,可有效控制病情

不過,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無法完全治癒,但盡早診斷並進行治療仍然是控制病情最好的方式,尤其是在初次發病後的 1~2 年內,被視為治療的黃金時期,這段時間如果能夠有效介入治療,不僅能夠大大減少症狀的加重,還能防止病情惡化。

一旦錯過這段黃金期,治療效果將顯著降低,未來生活也會大幅受影響。

因此,患者在症狀初期應及時就醫,掌握黃金治療期,才能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,維持正常的日常活動和生活品質。

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問題解析

(二)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改善?

想要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症狀,可從「醫療方法」、「日常保養」及「適度活動」3 大方向著手:

    醫療方法
  • 注射外泌體:外泌體(Exosomes)是 1 種幹細胞分泌的幹細胞修復物質,也是細胞再生的重要媒介傳遞訊號,它有修復、抗發炎、再生與免疫力調節等功能,有助於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。
  • 藥物治療:目前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藥物主要分為「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」(DMARDs)、「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抗炎劑」及「生物製劑」3 大類。DMARDs 可延緩病程發展,但需較長時間才能見效;抗炎劑可有效緩解疼痛,但無法改變病程;生物製劑能快速緩解症狀且副作用較小,但因價格較貴,目前只核准用於使用 DMARDs 治療無效的病患。
  • 外科治療:若患者關節已嚴重變形,則可能透過「人工關節置換術」或「肌腱韌帶修復」等外科手術方式,幫助重建其功能。

📌小提醒:正在進行藥物治療的患者應遵照醫師指示服藥,切勿因症狀緩解就自行停藥。若想調整劑量,請務必先與醫師討論,以免影響治療效果。

    日常保養
  • 管理壓力:壓力可能會導致疼痛和炎症的加劇,學習適當的壓力管理技巧,如深呼吸、冥想或放鬆練習,可以幫助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。
  • 適當冷熱敷:症狀急性發作時冷敷可幫助暫時緩解關節疼痛,平時熱敷亦有助於肌肉放鬆,緩和肌肉僵硬的情形。但若皮膚較敏感或有血液循環問題,則較不建議。
  • 善用輔具:利用各種不同的輔具及裝置,可減輕關節負擔,並協助患者維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,如拐杖、助行器、特殊把手設計的食器、加高的椅子及馬桶座等等。

    適當運動與休息
  • 急性期:症狀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,使用堅硬的床墊、床板等物品固定關節,亦可適當做伸展運動,幫助肌肉放鬆。
  • 非急性期:適度運動有助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和強度,也可幫助控制體重,降低關節負擔。建議選擇游泳、散步或瑜伽等低衝擊性的運動,避免籃球、羽毛球等激烈運動。
類風濕性關節炎改善方法一次看

六、類風濕性關節炎吃什麼比較好?改善關節健康保健食品分享!

(一)類風濕性關節炎,該怎麼吃?

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而言,「地中海飲食」是個值得考慮的飲食方式。地中海飲食強調攝取原型蔬果、全穀物、堅果、種子及優質脂肪,有助於降低體內發炎反應。且地中海飲食富含鈣、鎂、鉀等營養素,亦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。因為這些特性,地中海飲食更在 2024年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的醫師評比中拿下「骨骼與關節健康最佳飲食」的冠軍。

    地中海飲食要點包括:
  • 以原型全穀物(藜麥、大麥等)、蔬菜、水果及豆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

    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、維生素、礦物質,例如維生素 B 群和鉀,能夠降血壓、維持神經正常功能,而多酚具抗氧化作用,可以對抗自由基,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,可透過葡萄、蘋果、草莓、蔓越莓、花椰菜、洋蔥、綠茶攝取。

  • 使用橄欖油(亦可以酪梨油、芥菜籽油等植物油替代)

    這些油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多酚,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、提升好膽固醇,並具有抗發炎作用。

  • 適量食用魚肉及海鮮(每週至少 2 次)

    深海魚富含 Omega-3 脂肪酸,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,並具有抗發炎功效。

  • 適量食用禽肉、蛋及乳品

    推薦每週吃 1~3 次去皮雞肉、白肉魚、蛋,以及每星期至少 1 次低脂牛奶、優格,可補充優質蛋白質和鈣質,有助於維持肌肉和骨骼健康。

  • 每天 1 把堅果種子取代零食

    堅果富含健康脂肪、維生素 E、纖維素、礦物質,富含抗氧化成分,有助於降低膽固醇,促進新陳代謝。

  • 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

    紅肉富含飽和脂肪,加工肉品則有高含量的鈉、糖、油,可能增加體內發炎反應,加劇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,建議改用天然香料來增加食物風味,如香菜、九層塔、迷迭香。

類風溼性關節炎怎麼吃

📌註:遵循傳統地中海飲食者會偶爾飲用紅酒,但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來說,酒精可能對健康造成較大的負擔。患者在考慮飲酒之前,仍先諮詢醫師的意見。

(二)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禁忌有哪些?

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飲食上應留意以下幾點:

  • 避免食用反式脂肪:反式脂肪常存在於加工食品、油炸等食物中,可能會引發炎症反應。
  • 減少糖分攝取:過多的糖分可能導致體內炎症反應的增加,所以建議減少食用加工食品,如甜點、碳酸飲料、高糖食品等,而是選擇天然糖分來源,如水果。
  • 限制酒精攝取:酒精會干擾免疫系統並加劇炎症反應,因此建議適量飲用,甚至完全不攝取酒精。
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禁忌

(三)類風濕性關節炎保健食品怎麼吃?

類風濕性關節炎保健食品怎麼吃

除了均衡飲食,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可考慮適當攝取下列幾種保健食品,幫助維持關節健康:

  • 攝取特殊益生菌:目前特殊益生菌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之間的關係尚無明確的科學根據。然而,有一些研究表明,部分特殊益生菌具有抗炎功效,可以幫助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增強日常活動並緩解症狀 [1]
  • 魚油:富含 Omega-3 脂肪酸的魚油被認為具有關節保健的效果,有助於維持關節的靈活性。此外,目前還有研究發現,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高於 0.21 克/天的女性,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風險降低 35% [2]
  • 抗氧化物質:目前有研究發現,補充抗氧化物質(每天 50 微克硒、8 毫克鋅、400 微克維生素 A、125 毫克維生素 C 和 40 毫1克維生素 E)和含有槲皮素的膳食植物補充(500 毫克/天)以及白藜蘆醇(1 克/天)有一定改善症狀的可能性。[3]
  •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: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(UC-II)的主要來源是雞胸軟骨。這種膠原蛋白被認為可能對退化性關節炎有益,因為它含有軟骨中的特定蛋白質結構,這些蛋白質呈現「三股螺旋結構」,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及生物效益。目前已有研究表明,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(UC-II)可有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[4]

⭕ 須要注意的是,保健食品僅能做為輔助,並不能取代均衡飲食或治療。在使用任何保健食品之前,也應先徵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,以避免對療程或健康安全造成影響。

撰稿:楊名權醫師

醫師經歷

  • 台灣大學醫學士
  • 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
  • 921大地震災區義診醫師
  • ARTAS®植髮機器人亞洲區專業講師
  • 國際植髮醫學會會員
  • 國泰人壽全省巡迴義診醫師
  • 前國泰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會會員
  • 亞太抗老化美容醫學會會員
  • 楊氏羅丹醫療診所執行長
植髮,生髮,ARTAS植髮,FUE植髮,楊名權醫師

預約

諮詢

LINE

TOP

menu

類風溼性關節炎